- 樊星;
<正>在中文语境中,巴西长期处于相对陌生的文化地带。然而,随着中拉关系的不断深化,理解巴西这一南美最大国家的历史与文化身份,变得愈发迫切。2025年5月,巴西总统卢拉第六次访问中国,此次访问不仅拓展了两国经贸合作的广度,也强调了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在新型全球关系中的战略意义。而文学以其语言密度与情感深度,最能展现一国丰富的文化图景。
2025年02期 v.9;No.32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8K] - 闵雪飞;
一直以来,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被视为只关注内在的作家,但其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星辰时刻》出现了书写转向,成为作家唯一直接展开社会批判的作品。这种书写转向不应该仅被视为作家在生命末期进行的记忆书写与遽然的改变,而应该溯源其年轻时就拥有的用文学去实践公义的理念与作为时代焦虑与国家性问题的饥饿主题的结合。实际上,《星辰时刻》的社会批判不仅未消解克拉丽丝作品中一贯的存在主义哲学内核,而且将一个社会问题转化为关于人类存在本质的哲学追问。
2025年02期 v.9;No.32 3-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4K] - 褚孝睿;
作为20世纪巴西现代主义文学的核心人物,马里奥·德·安德拉德通过小说《马库纳伊马》揭示了巴西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困境。作者巧妙转化了德国人类学家特奥多尔·科赫-格林贝格记录的外族神话人物,塑造了一个充满内在张力的非传统民族英雄。借助主人公马库纳伊马的“非民族性”特质,马里奥抵制了传统民族主义寓言对印第安文化的浪漫化与符号化,并通过主角的魔幻旅程颠覆了主流叙事的认知框架。同时,作品也通过其包容性叙事视角,平等地接纳中心的欧洲文化与边缘的地方民俗。通过塑造这一形象,马里奥呈现出他对巴西现代民族身份流变性与复杂性的理解,也为巴西民族构建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
2025年02期 v.9;No.32 1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4K] - 马琳;
1908年,第一批日本移民抵达巴西。在接下来的数十年间,日本移民因其在农业方面的卓越成就而为巴西社会所接受,被标榜为移民融合的典范,日本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渗透进巴西人的日常生活。从表面上看,日裔在巴西拥有极高的社会接受度与认可度。这一表象掩盖了日本移民及其后代面临的身份困境。日裔作家奥斯卡·中里的小说《日本人》透过第三代移民的视角讲述一个日本家庭在巴西的发展历程。小说以葡语书写,夹杂着日语词汇,字里行间始终有种文化错位感。此外,离别与死亡反复上演,象征着一代又一代日裔融入巴西的真实境遇。本文旨在揭示小说《日本人》的核心主题,即日本移民在巴西的融合是一场百年未竟的文化协商,日裔的身份认同危机始终存在。
2025年02期 v.9;No.32 28-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4K]